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中旬开始,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后,美国的天空已变为死灰色。两房被接管、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濒临死亡、华盛顿互助银行被托管、美联银行并入富国,从投资银行到商业银行,太多如雷贯耳的名字来不及被念到就已倒下,昔日为人艳羡的金领人士纷纷打包回家,连大摩与高盛这样的江湖大佬也不得不转型自救。然而这仍只是在美国华尔街,很快地欧洲银行纷纷出事,首先是比利时富通,接着是德国HYPO,英国的皇家苏格兰和HBOS目前正在挣扎,而冰岛三大银行同时出事直接导致了国家破产。接着往下数,俄罗斯股市连续休市、印尼休市、智利出现动荡、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韩国正风雨欲来,华尔街风暴迅速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漫延,全球天空迅速暗淡下来。

自两房危机后,美国救市行动加速升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的顶尖学者,他开出的药方就是吸取上世纪三十年代央行在萧条中收缩流动性的教训,不断降低利率、大势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伯南克的搭档、财政部长保尔森,这位前高盛公司的CEO,对危机中的金融市场动向洞察入微,不断游说救市,甚至情不自禁的在国会女议长面前下跪,以骑士的浪漫上演危机救市的好戏。美国在20天内连续推出政府接管两房、向AIG注资850亿美元、财政部推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国会几经波折通过8500亿救市法案、美联储降息0.5个百分点。救市行动忙乱不堪,不仅巨额动用纳税人的财政资金,伯南克甚至直接入市购买商业票据以注入流动性,简直到了无所不用、不择手段救市的地步。

然而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受欧洲四国对救市各持己见、犹豫迟疑的影响,市场继续深幅下跌,恐慌情绪向全球市场漫延。国庆后的一周成为全球金融史上最黑暗的一周,日经225指数连续跌幅超过9%至8200点,录得1987年以来的新低;道琼斯指数也是5年来首次跌破9000点,通用汽车一天暴跌31%,福特跌22%,丰田股价大跌,申言调减全球产量,表明实体经济部门已受严重影响。中国股市亦大跌,全然不理会所谓“融资融券”的利好,降息减税股东增持等利好支持下的反弹迅速被打回原形,股指掉头直下再次跌破2000点!

伯南克在其名著《大萧条》中曾指出,三十年代大萧条中总需求迅速下降的主要因素一是由金本位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给紧缩,二是由银行业恐慌和企业倒闭引起的非货币性金融因素堵塞了正常的信贷流动。现在这位反萧条大师似乎有机会验证自己的理论了,他开出的药方就是迅速注入流动性,并希望接管问题银行来稳住市场恐慌心理。

但伯南克可能遇到了超级对手。原因之一,世易时移,与80年前大萧条不同的是,当前全球金融衍生市场规模太过庞大、金融产品层层衍生盘根错节,按揭贷款之上派生MBS,MBS上派生CDO,CDO上派生CDS,而且有CDO1、CDO2...、CDOx,开始是几千亿的贷款,到了后面的CDS全球已有62万亿之巨,一环紧扣一环,每一环都以前一环是否能及时履约为前提,一旦前面环节倒下,后面整个大厦都会崩塌。比如雷曼破产,全球有350家银行与雷曼签了CDS合约,10月9日1元面值雷曼债券的交易价格仅为13美分,即使按美国银行债券破产后20%的平均余值率计算,清算雷曼合约就意味着2200亿美元的损失,因此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再多,但与几十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来比仍显得杯水车薪;原因之二,伯南克深信由银行倒闭引起的恐慌会堵塞市场信贷流动,进而威胁实体经济,这是绝对正确的,但问题是没有足够手段来阻止市场恐慌。伯南克将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下调至1.5%,但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反而飙升至4.25%,美联储注入到市场的流动性并不能让银行增加彼此的借贷,更不能让各银行按联邦基金低利率交易,相反,银行彼此恐惧,将注入的流动性很快窖藏起来,使央行资金遭遇“流动性陷阱”,就象倒进了万丈深渊,市场资金不见踪影,企业、政府、居民告贷无门,资金运用捉襟见肘,推动实体经济部门纷纷调减产量、压缩成本、裁减人员,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

至此,2007年中爆发的次贷危机(当时美联储说损失不超过3000亿美元)终于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目前已影响到房地产、汽车、航运、石油、钢铁、零售等实体经济部门,比如美国新增失业人数略高于75万人,增长速度从今年前8个月的平均每月7.5万人增至9月份的15.9万人。据穆迪(Moody's)旗下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Mark Zandi)提供的数据,在美国51个州中,有27个州从技术角度讲已陷入衰退,还有14个州目前十分接近衰退水平,他说“在美国大多数地区,经济衰退都很明显”。

虽然美国目前失业率高达6.2%,与大萧条期间的25%比起来仍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谁又能担保危机不会继续深入传染到各实体经济中去呢?请注意,有人已在使用“核冬天”的词语了。当核爆炸时,巨大的能量会将大量的烟尘注入大气,在高空停留数天乃至数年。这些烟尘微粒大部分直径小于1微米,甚至小于红外波长,因而对从太阳来的可见光辐射有较强吸收力,而对地面向外的红外光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世界由此变得异常寒冷,就像最冷酷的冬天,称为核冬天。现在“核冬天”被用来描述受金融危机猛烈冲击后的经济惨况,我想如果实体经济陷入大萧条般的大批企业破产、严重失业、消费低下、百业凋敝,就真的进入核冬天了。

“核冬天”是否会真的到来呢?这取决于全球银行倒闭潮能否被迅速抑制。只有拯救困境中的银行,才能使其不至于成为吞噬流动性的血盆大口,才能使其不至于成为阻隔流动性的“堰塞湖”,也才能使其成为滋润周围实体经济的源泉。而其中,全球政府及国际组织的通力合作是关键,市场信心又是关键之关键,这也正是温家宝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贵”的缘由。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到民众大规模挤兑银行存款的极端恐慌时刻。在美国游说下,全球政府联手救市的局面正在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三国行动起来、欧盟英德法意行动起来、日本行动起来、G7行动起来、20国集团行动起来、欧元区行动起来、联合国携IMF和世界银行行动起来、中国带头新兴市场行动起来、全球行动起来,掀起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联手救市。仅日前公布的救市计划就有美国8500亿美元(加上救“两房”和AIG,远超10000亿)、英国3000亿英镑、德国5000亿欧元、法国3600亿欧元、俄罗斯1000亿美元、澳大利亚、法国、德国、阿联酋等国担保国民所有银行存款。全球股市在10月13日开始的新的一周已对联手救市做出积极反应,由于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的信用和实力仍是强大的,中国等“金砖四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影响仍然较小,因此如果全球联手救市足够坚强足够团结,遏制金融危机、阻止“核冬天”的到来仍有一线希望。且让我们观察并期许吧!

文见《环球财经》

话题:



0

推荐

吴志峰

吴志峰

7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吴志峰,现为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后,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招商银行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研究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银行发展战略。

文章